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广角 - 正文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新著在清华大学发布

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讨会同期举办

清华新闻网3月21日电 3月17日下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教授新著《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对外传播与翻译实践文集》发布暨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未来媒体实验室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中国日报》和中国网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圆桌讨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表示,当前国际传播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已进入“快车道”,黄友义的新著敏锐地捕捉了当前翻译实践从“翻译世界”转型为“翻译中国”的变化,实现了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辩证把握世界与中国关系的“双结合”。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平祝贺著作发布,高度赞扬黄友义在国际传播与翻译领域的引领性探索与创造性思考,给读者以思想启迪和实践指导。外文出版社副总编辑许荣认为,对外翻译实践在当前面临机遇、肩负使命,需用融通中外的话语向世界更好介绍中国,黄友义的新作堪称这一领域的典范。

《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责任编辑张丽娟介绍了成书过程,分享了编辑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中国日报社顾问、中国翻译协会原常务副会长朱英璜基于本书的理念分享了自己对翻译实践的独到见解,翻译既要重视文字的准确,也要注重文化、情感与理念的传达,黄友义教授做出了很好示范。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晓晖谈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界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对外翻译工作起到了“前置”作用,要努力回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认为黄友义的新著独树一帜,汇聚了作者二十年来对翻译与国际传播工作的经验总结,这对翻译教育事业意义深远。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表示,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工作一方面要讲策略与技巧,另一方面也要打开格局、转化范式,充分理解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前沿媒介的内涵与外延。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红认为,黄友义在中国对外传播工作与翻译领域的持续耕耘,以及翻译过程中的“政治意识”“受众意识”与“对外翻译三贴近”都值得晚辈学者借鉴学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莉表示,做好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需要更清晰的角色认知与职能定位,进而增进文明之间的理解与互信。中国日报前国际部主任、总编辑助理刘式南认为,要深化对翻译工作的认知,把握不同文化的特征,加强文化间的交流与共情。

黄友义分享了著述《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的过程,以及对国际传播理论发展与实践动态的最新研判。在“大国外交”的时代语境下,做好对外翻译与传播,洞察人类前途命运与时代发展大势,要有“大国思维”。他认为,人工智能已经全面改变传媒业态,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如何运用更需深入探索。

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由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外文出版社与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协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主持活动。

供稿:新闻学院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

2023年03月21日 15:25: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