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守护 | “技术宅”化身神勇“变形金刚”,为线上重大活动做好幕后保障

记者 周襄楠 通讯员 刘欣

5月3日早上8点,接到学校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召开全校师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大思政课”的保障任务,信息化技术中心立即组织技术方案对接和人员调配。下午14点,负责三机位拍摄、视频导播、直播推流、网络保障、技术协调等7位信息化保障人员已经带着设备在主楼接待厅就位,丝毫没有“五一小长假”的慵懒。这支队伍,如往常一样,稳定保障了5月4日上午疫情防控“大思政课”的顺利召开。

从5月5日开始,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为了有足够的力量保障各类线上重大活动的举办,信息化技术中心重大活动保障组安排8人住校,自5月4日为全体师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大思政课”保驾护航起,至6月5日共为教育部、北京市视频会议和学校各类活动完成信息化技术保障55场。其中为学校重大活动保障17场,教育部视频会议保障4场、为北京市视频会议保障34场。

这是一支特殊的信息化保障队伍,他们来自信息化技术中心的多个科室,平时分散在多个办公区各自承担学校信息化运行服务的日常工作,是一群典型的“技术宅”,但接到保障组任务时,他们就迅速响应,以各自的技术专长无缝衔接,将网络保障、音视频现场转播、网络直播、双向互动、同声传译、拾音扩声、大屏幕显示、视频会议等技术整合创新,化身为“变形金刚”,形成合力为线上重大活动和会议提供保障。

提高站位、健全体系,是高水平技术支持的前提

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信息化技术中心依托长期技术积累,快速响应并建立支撑体系,采用多部门联合、多模式技术组合的方式,组成重大活动保障团队,用信息技术保障了线上、线下活动的创新需求和平稳开展,出色完成了学校各类重大活动和会议的技术支持任务。

自2020年2月3日支持“清华大学全校师生同上一堂课”视频拍摄开始,这支保障团队已经为学校800余场活动和会议提供技术支持。他们不断迎接挑战并出色完成任务,特别是2020年疫情期间的毕业典礼,为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同时也要求体现活动的庄严、隆重、参与感,学校设置了15个会场,并要求分会场图像回传至大礼堂前的主会场大屏。经过多方商讨,保障组最终采用在主会场6机位拍摄(其中两个摇臂,4个固定机位),14个分会场分为7组按顺序调度7个移动摄像机,并利用5G信号将每个分会场画面回传至主会场导播台,切换后的信号与主会场6个机位,进行信号的二级切换,最终呈现给现场和直播平台的观众。同时,为满足主会场和14个分会场的航拍视频,还采用了三套无人机接力拍摄。这样规模的拍摄在高校也属首例,需要大量的人员、设备相互配合,信息化技术中心重大活动保障组与多个外协团队合作,组成了近100人的团队,经过多次演练、协调,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开展,直播观看人数超过3000万,直播效果被大家认可。

2020年毕业典礼主会场

今年校庆期间,他们还为1977级校友在主楼的台阶揭幕仪式进行了四机位拍摄、导播切换和加嵌字幕的网络直播,让由于疫情不能返校的国内10个省的校友们和远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的校友们共同见证了1977级校友甘为铺路人的情怀。

2022年校庆为1977级校友提供户外四机位活动直播保障现场

未雨绸缪、提前测试,是高质量活动保障的基础

一场活动的技术保障,需要根据主办方的要求,按座位安排布置音频设备,依日程各环节拍摄并切换相应的画面、保证线上线下拾音扩声的清晰流畅并根据活动的需要推流在不同的直播平台上,全程的在线会议还需要校园网络和会议平台的流量和带宽保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会议的进程。

“我们会根据会议的现场图和议程,对摄像的机位进行安排,一般的大型活动会有3个以上的机位,摄像机的位置和如何互相配合都需要提前测试好,重要会议通常需要导播切换画面,也要提前跟摄像机位做好统筹协调。如果遇到在户外、多个分会场的大型活动会更复杂,还要考虑电力保障、无人机、摇臂、会场间信号通信等的技术方案。”在保障组负责摄像的任建新说。

为了保证在线会议召开时的万无一失,在会议召开之前的设备搭建和测试彩排已经成为了保障组的常态化工作。

因为常年累月的共同出现场、做搭档,保障组成员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对方就能心领神会。而每次在线会议上的通力协作与完美配合,都离不开彩排时的问题排查和解决问题,也离不开每次保障活动之后的复盘和总结。

音频设备可能产生的共振噪音,是会场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对此,负责音频保障的王忠仁说:“如果在彩排的时候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会用数字调音台将这个频点去掉,就能够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而网络信号的通畅,是所有在线会议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一般情况下,保障组会提前用有线网布线,尽量避免使用无线网,以保证信号的持续稳定,也会对网络设备有备份留用。

“甚至我们会根据需要对现场的网络硬件设施直接更换,以保证线上会议的效果。”负责网络保障的王达说。

当记者问道:“线上会议召开时会不会遇到什么问题?”王忠仁回答:“从2020年疫情暴发到现在,重大活动保障组保障的线上会议和活动都顺利平稳地进行,没有问题就是用户对我们最好的反馈。”

5月会议保障现场

未雨绸缪是这支团队最好的运作方式。而本轮疫情防控中整个团队能够如此顺畅的运作,也有赖于信息化技术中心在4月底就紧急制定了的应急响应预案,将应变措施走在了前头:初步确定防疫应急响应方案,包括人员调配、技术衔接、物资保障等方案,并开展了应急情况推演和数轮培训,让保障组的每一位人员都能够“一岗多能”,即便是在紧急的情况下也能持续发挥团队整体的保障能力。

精诚合作、思想觉悟,是及时响应保障需求的秘笈

尽管5月3日的保障任务处在“五一”长假中,负责网络保障的谈毅还是主动在微信群里提出:“我来吧!我在学校。”

5月4日,在接到准备住校的电话时,任建新稍有犹豫,但还是很快就答应了下来。后来大家了解到,在住校前他正在装修婚房。“没事儿,家里的事情我都交给家属去处理了,我没问题!”面对同事的关切问询,任建新这样回答道。

5月14日上午,在时间紧张、会场排满的情况下,重大活动保障组接到了全校干部会的直播任务。孙杰、任建新和李伟在30分钟内确定技术方案、带设备到会场安装,并与直播平台完成技术测试。上午十点五十分,工字厅东厅的上一个会还没有结束,他们就已在西厅里调好了设备,就等着散会直接扛着架好的机器、抱着笔记本电脑和网线“冲”进会场。

负责视频拍摄的姚跃从一住校就主动申请住在办公室,晚上就睡在信息化技术中心给大家准备的睡袋里。“设备都在办公室,早上起来拿设备方便。”他这样解释。每次拍摄结束,他还会把设备整理好然后在办公室铺开,用紫外线消毒灯进行消杀。

保障组成员合力实现技术支持

负责教育部、北京市等视频会议保障的何文铎、门如军和张郎震等常常一天要轮换保障多场专网在线会议,他们笑着感慨,不做保障不知道,校领导忙起来轮番支持都不够用。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但是当记者拨通他们的电话时,他们总说:“没有什么可说的。”

“你会感觉身后是特别强大的一个团队,学校需要的时候,无论多紧急,总会有人站出来说,没问题、我来!团队之间互相照应,从不担心会掉链子,非常踏实。”杜婧说道。

发挥特长、协作沟通,是常态化活动保障的精髓

疫情让更多人习惯于在线工作,线上召开会议和活动,也从权宜之计变成了常态。原本从紧急工作角度召集的重大活动保障组,逐渐变成了一个固定的工作机制。

为了让更多的会议能够顺利的以线上的形式召开,保障组注重发挥专业特长,尽可能将技术方案做到完备,简化会议主办方的技术压力,还经常召开培训会对保障组人员和相关合作单位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

比如,信息化技术中心为线上会召开频率最高的工字厅东厅配备了一套便携式视频会议设备,并写明使用方法和常见问题处理办法,支持自助式小范围在线会议的召开。

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的线上活动举行过程中,保障组成员与校办、国际处、接待中心和各院系的老师们紧密沟通,对如何更快地搭建关键技术环节、如何更好地推进会议议程等,形成了十足的默契和共识,他们笑称与各单位结下了“亲密的战友情谊”。

5月21日,由于重大活动保障组在主楼接待厅进行技术支持,无法对工字厅东厅的设备进行紧急测试,因此保障组调网络工程师王达去工字厅与在远程的音视频活动支持工程师冯国华进行视频技术联调。王达不仅完成了视频设备的调试,还对现场工作人员把视频会议套件设备进行了细致的操作培训,又为会议提供了网络保障直到晚上9:30会议结束。对此王达只是说:“协助同事是顺手的事儿,我就是喜欢解决问题,正好出现的问题我又能解决,挺好。”

“我们保障组的成员平时都是特别朴实的工程师,但是当活动保障中,他们默契有序地联通网络、调好音响、扛起摄像机,敏锐地切换画面、流畅地推流直播时候,那种专注和敬业的状态,立马让这个团队散发出精湛和专业的光芒。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是我们‘变形金刚’合体后激发的无穷能量。”杜婧评价道。

重大活动保障团队户外多机位多会场保障工作后合影(拍摄于2020年6月)

(清华新闻网6月9日电)

编辑: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2年06月09日 10:05:4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