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颁奖 清华大学获得一等奖9项 3位教师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

清华新闻网11月7日电 11月7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了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授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5项,二等奖42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9项,二等奖83项;授予26位青年科学家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清华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3位教师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牵头获一等奖数量居所有报奖单位首位。

清华牵头获一等奖项目成果简介: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颁奖-无-异构融合类脑计算基础理论和架构.jpg

异构融合类脑计算基础理论和架构

施路平团队同时借鉴脑科学原理和计算机成功发展经验实现优势互补,提出了双脑驱动的异构融合总体思路,首创提出了异构融合类脑计算“天机”架构,建立了混合神经网络通用计算框架;提出了“类脑计算完备性”基础理论和软硬件解耦的类脑计算系统层次结构;研制了“天机芯”系列芯片并实现了高性能学习与部署,成功构筑了类脑计算理论和软硬件全流程技术体系,为不完全理解人脑情况下发展类脑计算开拓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团队取得的“异构融合类脑计算基础理论和架构”成果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颁奖-无-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jpg

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

颜宁团队解析了大肠杆菌岩藻糖转运蛋白FucP和木糖转运蛋白XylE的高分辨率结构,阐释了原核与真核同源蛋白转运机制的差异及分子基础;首次报道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的交替开放机制,阐明了GLUTs转运全过程的构象变化,揭示其识别和转运底物的分子机制;开创了小尺寸膜蛋白的结构解析新方法。团队取得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颁奖-无-电子式大容量直流电压变换技术及其系列化装备.png

电子式大容量直流电压变换技术及其系列化装备

曾嵘团队经过十余年攻关,突破了超大容量、超低损耗电子式直流电压变换技术,率先研发出参数高、系列全、应用广的直流变压器产品,并在新能源发电、电网互联、高效供电等场景规模化应用。团队取得的“电子式大容量直流电压变换技术及其系列化装备”成果获得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颁奖-无-先进飞机部件装配的智能高精测量控制技术及应用.png

先进飞机部件装配的智能高精测量控制技术及应用

徐静团队发明了基于变频条纹投影的大视场复杂形状测量技术,提出了基于非向量空间集合与投影的姿态视觉伺服控制方法,发明了专家策略驱动的连续装配动作层级学习技术,构建了飞机部件装配智能高精测控生产线,支撑了我国先进飞机高质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团队取得的“先进飞机部件装配的智能高精测量控制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颁奖-无-桌面操作系统安全自主可控关键技术及应用.png

桌面操作系统安全自主可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姜宇团队突破了面向异构软硬件生态的高可靠操作系统内核、操作系统数据与代码安全自主防护机制,与操作系统供应链软件的漏洞智能挖掘等技术瓶颈,形成了包含技术方法和工具平台的系统解决方案,在国家多个关键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团队取得的“桌面操作系统安全自主可控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颁奖-无-深海可控式交互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应用.jpg

深海可控式交互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应用

宋士吉团队研制出我国首台6000米深海智能探测与自主采样机器人,可实现150米半径范围内的自主移动。研究团队突破了样机总体设计、关键配套部件与传感器设计及制造、海底场源智能搜索、强化学习跟踪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该机器人具备大范围粗略探测、小范围精细探测、精确地质采样等功能及整机智能的优势。团队取得的“深海可控式交互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颁奖-无-再生水超净处理与电子级超纯水制备关键技术及设备.jpg

再生水超净处理与电子级超纯水制备关键技术及设备

胡洪营团队面向我国缺水地区对再生水等复杂水源制备电子级超纯水的重大需求,解决了再生水有机物超净处理国际难题,突破了高性能反渗透膜、高能紫外线光源和低溶出抛光树脂等芯片超纯水制备高端材料设备生产关键技术,成果在我国知名芯片制造企业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团队取得的“再生水超净处理与电子级超纯水制备关键技术及设备”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颁奖-无-基于网络靶标的中药复杂体系理论创新及关键技术示范应用.jpg

基于网络靶标的中药复杂体系理论创新及关键技术示范应用

李梢团队创立契合中药复杂体系特点的“网络靶标”理论,系统阐释“方-药-病-证”对应关系的科学内涵;创建中药“物质辨识-机制解析-病证定位”三大关键技术体系;首创中药智能研发UNIQ系统,并在中药新药研发、中药大品种升级方面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中药研发新范式。团队取得的“基于网络靶标的中药复杂体系理论创新及关键技术示范应用”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51107-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颁奖-无-智能车辆行驶安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jpg

智能车辆行驶安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王建强团队针对复杂行车环境下的安全需求,构建了“风险统一评估、自适应决策控制、软硬件一体集成”的研发体系,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体化”开发路径。团队重点攻克了复杂环境下智能车辆行车风险统一评估难题,开发出自适应决策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实现了智能安全驾驶系统的软硬件一体化集成。基于这些原创技术,团队成功研制出智能车辆行驶安全系统,不仅带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实现了系统的大规模量产应用。团队取得的“智能车辆行驶安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清华获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教师情况简介:

张强

张强,化工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能源材料化工。深入系统研究了锂电池中电化学反应的调控原理与方法,原创性地提出了锂电池中的锂键,以此揭示了成键和界面作用的化学本质,并发展了亲锂化学原理以深入理解金属锂形核生长机制,在此基础上指导设计并创制了一系列正极和负极骨架材料,提出了离子选择性透过功能化隔膜设计以实现正负极适配,实现了活性物质的自循环均匀分布,原理性地改善了锂硫电池库伦效率低的问题,为拓展锂电池的宏观器件制备和应用提供了化学原理和关键能源材料保障。

徐勇

徐勇,物理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凝聚态物理。在量子材料计算设计与深度学习电子结构计算领域做出了原创性工作。预言了内禀磁性拓扑绝缘体、新型伊辛超导体等新颖量子物态,并完成了材料设计与合作实验发现;提出了深度学习哈密顿量方法,将密度泛函理论的底层算法“压缩”成神经网络,展现出远超传统算法的性能优势,已成为高效智能的新一代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刘凯

刘凯,化学系教授。面向我国稀土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布局,发展化学生物学技术,创建稀土细胞合成工厂,发掘了稀土微生物界面互作和强代谢机制,突破了稀土生物制造过程工业菌株鲁棒性控制难题,率先开发了高纯稀土原材料及高性能稀土生物材料低能耗、高效率、绿色生物制造技术,推动了稀土资源绿色循环高值化和规模化应用。

供稿:科研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

2025年11月07日 10:44:3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