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0月24日电(记者 王晓霞 摄影 李派 杨艳宾 张玉光)10月24日上午,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送别杨振宁先生
 
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先生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众多机关单位、地方政府、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分别送花圈和挽联,表示深切哀悼。
 
24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的横幅,横幅下方是杨振宁先生的遗像。杨振宁先生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党和国家领导人,杨振宁先生亲属、生前友好,清华大学全体校领导、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前往送别。大家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杨振宁先生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杨振宁先生的遗体三鞠躬,并向杨振宁先生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在礼堂外排队等待送别杨振宁先生
 
清华大学众多师生自发前往送别,队伍绵延成长列。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年轻的学生们,人们神情肃穆,眼中泪光闪动。
 

 

 

 
清华师生校友和各界人士前往送别杨振宁先生
 
在告别仪式现场,杨振宁先生的博士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翟荟在追忆导师时几度哽咽。他动情地说:“杨先生是一位纯粹的科学家、坚定的爱国者。”在他看来,“宁拙毋巧,宁朴毋华”这八个字,将一直影响自己做人、做事。
 
清华大学法学院2024级博士生陈子晗曾在清华原创话剧《马兰花开》中饰演邓稼先。这段经历让他深切感受到杨振宁与邓稼先之间“千里共同途”的深厚情谊和矢志报国的奉献精神。当看到礼堂外清华师生手捧杨先生遗照排起静默的长龙时,他深受触动:“杨振宁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后人点燃的科学之光永不熄灭,指引我们在人生的奋斗之路上坚定前行。”
 
清华大学退休教师吴念乐热泪盈眶地回忆说:“十二年间,我有幸在先生身边工作,目睹了他为高研院发展鞠躬尽瘁,也领会了他对高研院未来的深邃思考。杨先生是科学伟人,也是关怀后辈的师者、与人为善的长者和真诚相待的挚友,他的人格魅力令人终生感念。”
 
在等待送别杨振宁先生的队伍中,一对父子默默随行,神情凝重。他们自发专程赶来送别杨先生最后一程。父亲王东峰激动地说:“杨先生获得诺贝尔奖不仅是科学上的伟大成就,更‘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我希望儿子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为国家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一旁的王希文小朋友仰起脸庞,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说道:“我希望以后要成为像杨爷爷一样伟大的科学家。”
 
先生远去,精神永在。今天,我们肃立于秋光之中,送别这位科学巨擘。“宁拙毋巧,宁朴毋华”——他的谆谆教诲,仍回响在无数后来者的心中。他的智慧之光不灭,照耀着人类对宇宙真理的永恒追寻;他的家国情怀不息,激励着一代代学子砥砺前行。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编辑:王晓霞 苑洁 杨滨华 邱收
 
审核:刘蔚如 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