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案例】航天航空学院:十年铸剑清华园,水木强军卫空天

● 航天航空学院

一、背景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对于军队人才培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3月12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加快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清华大学的“双学籍”飞行学员正是对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最好的诠释。

2011年,清华大学开启了与空军联合培养飞行学员的高端军事飞行人才培养的试点,开创了军地联合培养飞行人才的先河。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勇于探索,不断精进。联合培养逐步拓展到海军,并形成了一套稳定、有效的联合培养模式。2013年7月5日,经习近平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军队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将联合招收培养海、空军及陆军航空兵部队“双学籍”飞行学员。经过两年的试点工作,“双学籍”飞行学员培养步入正轨。这是对“双学籍”飞行学员培养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对清华航院前期“双学籍”飞行学员培养工作的最大认可。

培养飞行学员采取“3+1”模式,学员在清华大学学习3年,在空军、海军航空大学学习1年,同时注册军地院校“双学籍”,毕业后颁发军地院校共同具印的本科证书、授予学士学位。目前,已招收10余批400余名飞行学员。部队普遍反映,联合培养清华班的飞行学员,飞行事业心坚定,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有40余人成长为飞行中队长以上骨干,其中首批学员刘功昭获得“金头盔”,是同届获奖者中最年轻的。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联合培养飞行学员是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体现。把发力点聚焦于人才,军地联合培养飞行学员,实现军事飞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衔接聚合、有机融合、强强联合,为造就担当强军重任的尖子飞行人才趟开了新路。飞行人员在空、海军建设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经过军地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的飞行员,科技素养厚实、眼界视野开阔、创新品质突出,成为推动战略转型的关键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面向未来,完善教学练培养体系

飞行学员联合培养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和实践。在此过程中,航院认真思考教学培养工作在联合培养中的定位和目标,面对未来战争对飞行人才能力和知识结构的需求,明确了教学方案和培养要求。面对空军、海军飞行学员培养没有先例可循,军政训练和体能训练占据较多时间,培养过程需要与空军航空大学不断对接协调等前所未见的新问题,在培养思想确立、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资源挖掘、教学力量组织、学生学风建设等方面从无到有地开展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勤奋、细致且富于创新的工作,着重培养飞行学员坚实的学识基础、优秀的体能体魄、过硬的思政素质、广博的胸怀视野。

飞行学员班学员培养目标的确定是制定教学方案的基础。在清华大学领导和空军领导的指示下,经过多次校内研讨和与空军航空大学、空军机关的座谈讨论,航院从无到有地制定了飞行学员的培养方案。航院定期组织校内研讨和与空军、海军的协调对接,确保飞行学员在清华和空军、海军航空大学不会重复学习相关课程,也保障学员在后续课程中有充分的先修支持。面向未来高技术战争对飞行人才的需求,航院梳理了学生在清华三年期间应该建立的知识结构和要求,量身订制了教学培养方案。自联合培养开展以来,培养方案历经四次较大幅度调整,合理地在三年内安排了原本四年完成的教学任务,协调了学院的课程负担分配和课程的先修关系,确保了教学质量和标准不降低。对部分课程针对性地调整了教学内容,更贴近飞行人才知识结构构建的需要。

航院主动学习思考未来战争对飞行人才的能力和知识体系的要求,对国外飞行人才培养的经验进行调研和考察。在原有航空工程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注重拓展并强化学生在电子、编程、航天、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课程和培养环节。调动校内外资源开设了若干创新课程。

为了确保飞行学员顺利完成未来的大载荷飞行任务,奠定坚实的体能基础,航院联合体育部创造性开设了“航空体育”课程,针对飞行学员体能锻炼中的一些误区,开展教学研究,运用最新的体育训练科技和方法,改变原有飞行学员体能训练的方式。从师资、器材、资金等方面积极投入,使飞行学员的体能训练更为科学,获得了更好的效果。学员返回航空大学后,历次体能考核均整体表现优异。

(二)水乳交融,加强党团班集体建设

清华有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建立了学生辅导员制度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尽管飞行学员班本身已为军政训练和思想政治工作配备了队长和教导员,但既然在清华航院,做好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发挥学生工作系统的作用。飞行学员班的班集体也划分为两套并行的组织结构。通过多年探索,在班委选举过程中,充分征得驻校干部的意见,保证“三驾马车”及区队骨干在思想、品德、学风等方面的带头作用。班委岗位采用自由竞选方式,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在班团建设中的积极性。始终坚持党支部联合团支部,以党建工作引领班团建设,党团活动高度统一。党课小组理论书籍阅读学习与班团活动结合,外出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充分结合,班长、团支书、党课小组长与其他班委及同学在每一个班级的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党、团、班建设使学员们更加无缝地融入清华的体系,理解清华的底蕴,也使他们在清华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开展联合培养工作以来,航院学生工作系统的老师和辅导员,对飞行学员班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工作系统与队干部密切联系,对他们的工作给与了毫无保留的支持。学生工作系统及时发现学员的思想动向,同时也设法解决队干部在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这些努力使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考虑海军和空军学员课余的训练和生活存在一定差异,航院尝试在班团建设中持续加强海军空军班团融合。班委骨干成员采用班长、团支书和党课小组长由空军、海军学员共同担当的方式,在各项班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有效地协调调动空海学员,锻炼出更多有基本组织策划能力和社工基础能力的骨干学员;班级自发组织体育赛事赛,班内同学全员参加。通过空军和海军混合编队的形式,让同学们借助比赛相互配合、相互融合。

为提高学员使命担当意识,强化与清华的情感纽带,学生系统和队干部共同对主题团日形式与内容进行大胆创新,例如,联合与飞行学员班身份相近的定向生班同学等共同开展大范围联学共建活动,与差异化专业同学开展联学共建活动等。

通过班团建设,飞行学员班的学员和集体获得多项荣誉,目前飞行学员自2013级起已有7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学员王文超获得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班团集体荣誉方面,4个团支部获得校级甲级团支部荣誉称号、2个班级获得清华大学校级优良学风班。在刚刚完成转阶段的2020级学员中,两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全班36名学员在校三年累计收获集体荣誉18次,获得院校级奖学金26人次、获得“四有”优秀学员及嘉奖21人次,每一名学员的综合素质通过联合培养均得到提升,践行了清华大学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

(三)用心用情,以清华精神滋养未来空中卫士

航院在飞行学员联合培养中非常重视班主任的作用。在选派班主任时,注意选拔科研教学能力强,对学生培养热心认真,具有丰富带班经验的教师。首届飞行学员班班主任陈海昕利用自身研究方向优势,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与学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在2013年获得校优秀班主任一等奖。葛东云也于2020年获得校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飞行学员班是新生事物,各位班主任积极参与课程设置的调研和部署,参与与任课教师的协调交流和与航空大学的课程对接协调工作。同时,班主任也依托自己的科研资源,向学员们传递科学精神和依靠高科技的意识。陈海昕邀请一线专家为学员讲课,与学员交流。徐胜金带领学员参观自己在廊坊的风洞设施……学员们普遍反映受益匪浅。

飞行学员入学成绩较普通清华学生有一定差距,部分学员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由于纪律严格,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班主任们主动请学员到办公室交流,了解困难,给予建议,并进行个别谈心,持续跟踪关注学员状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航院在全校范围内争取协调最优秀的教师,通过开设小班课程,配备专用自习教室,聘请专职习题课指导人员,组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对话等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排课时使重要课程避开学生训练刚过的疲劳期。上述细致的工作,使得飞行学员班的成绩得到很大的保证。

此外,航院还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李俊峰等与学员交流大学学习的目的和要义;组织学生与杨振宁先生交流,理解学术人生的含义;组织学生与任课教师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与未来飞行生涯的密切关系;组织期中期末的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加以疏导……这些工作确保了健康向上的学风。很多学员班获得了校级学习进步班级和甲团等称号。

身体是飞行的本钱,为了确保学员在繁重的学习和体能训练中的营养,航院从有限的经费中为学员购买水果,发放生活补助,补充营养。为了解决学员长时间学习的视力保护问题,航院还为学员们配备了护眼灯。

航院选派的飞行学员班辅导员均为优秀的博士生。无论是科研业务还是社工能力都可作为飞行学员的楷模。他们的言传身教有利于更好地把清华的文化融入学员的血液。

十余年来,军队对“清华班”学员的评价中,“具有强烈的飞行愿望”成为了一大亮点,学员普遍求飞欲望强烈,事业心、责任心强,对飞行充满渴望。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深深地影响着每一名飞行学员。

三、经验启示

(一)久久为功,精益求精

人才培养是百年大计,用个别的指标很难给出对人才培养成效的判断。航院把联合培养作为一项重大事业,不急不躁,长期坚持,不断精进,久久为功。时任航院院长、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李路明老师多次表示要努力做好飞行学员班工作,要有20年后再来看待培养成效的勇气和底气。十余年来,无论人员如何变动,全院始终把飞行学员班工作摆在重中之重。有问题及时调整,有情况及时处理。不断主动与军队的改革和需求同步。不断以“自我革命”精神,审视和完善联合培养的模式、方案、课程质量等。

(二)不忘初心,无私奉献

航院始终把联合培养作为对国家、对军队的一项重要贡献。以巨大的光荣感和使命感面对这项工作。航院历届领导均十分重视。教师们也对参加这项工作寄予满腔的情怀,不计付出,深感荣耀。陈群、徐胜金均两度担任飞行学员班班主任。得知可以第二次担任飞行学员班班主任时,徐胜金表示:“这比拿个项目更有荣誉感,为国家做事的感觉更强烈。”

(三)建强堡垒,集体带动

在联合培养飞行学员过程中,加强党建,注重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进引领作用十分重要。在集体建设中,需要注重清华大学给学员带来的独特收获:

结合清华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多优势学科特点,开展适应当代青年活跃思维和广泛兴趣的主题班团活动,既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亦拓展飞行学员视野。利用与其他院系共同开展活动进行飞行学员榜样宣传,起到了反哺提高学员自律性的作用。加强集体建设中的空海学员融合,强化战友情谊,促进军兵种大融合,为未来的联合作战打下文化基础。

(四)形成品牌,示范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清华大学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与军队合力打造联合培养特色品牌,既对强化全民国防意识、提升军事职业荣誉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又浓厚了关注国防事业、支持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这是牵引军事人才整体跃升的撬动之力。联合培养飞行学员虽然数量不多,但辐射效应显著。自空军开始,逐渐拓展到空军和海军;从只有男学员,到招收了两批女学员;从第一批30余人,发展到2023级的50余人,十余年见证了清华大学飞行学员联合培养工作的深化和拓展。

而正是有了联合培养,空、海军招飞文化起点大幅提升,总体达到“211”高校水平,历史性定格在尖子生行列。空、海军院校积极学习借鉴地方名校先进育人理念和培养模式,“高峰带群岭”,促进了办学水平提高,而其他国内高校也有跟进学习的愿望。我们欣喜地看到发源自清华大学和空军的联合培养已经起到了充分的示范引领作用。

(执笔人:陈海昕、黄伟希、葛东云)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

2023年09月20日 16:05:5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