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跨越山海教育帮扶,助力国家乡村振兴

●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一、背景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这一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基础教育是重要的公共服务,不仅事关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关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必须加快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义务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组织实施了中央组织部、教育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教育部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等重要举措,坚持“软件”与“硬件”同步完善,“造血”和“输血”协同推进。附中在清华大学领导下,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特色优势和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对清华大学对口支援的云南南涧等地十余所中学长期开展重点帮扶工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国家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不断作出清华贡献。

二、主要做法

附中在对口支援云南、四川、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实践中,构建起长效帮扶机制,“以点带面”将附中典型经验和特色模式辐射推广到基础教育薄弱地区。

(一)高质量组织实地调查研究,为实施高水平帮扶搜集详实数据,奠定前期基础

附中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讨论、听课评课、学生家访、点对点访谈等多样化形式,对各帮扶学校目前的教育资源、教学水平、师资队伍、生源情况等进行深度调研,摸清现状,厘清问题,为后续提供针对性帮扶举措积累了大量详实可靠的一手数据。结合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部署,中央组织部、教育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专家顾问委员、附中校长方妍先后多次带领调研团队前往受帮扶地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推进对口支援帮扶工作。

以承接中央组织部、教育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和教育部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为契机,附中还专门成立“对口支援办公室”,配备3名专属对口工作人员,为开展各类调研考察、实施帮扶行动提供了稳定的组织和人员保障。附中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吴新胜老师,数年来往返受帮扶地逾百次,与各地的教育同仁们成为了好朋友、老相识。每次到达帮扶学校,都会与县领导、校领导、老师们进行调研座谈交流,深深感受各地县领导对提升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感受到老师们对于专业能力提升的期待和学生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附中人从中也受到极大的鼓舞。

(二)高标准支援帮助帮扶学校,为不同类型群体提供具有清华特色的“清单式”举措

考虑到受帮扶的各校办学水平不同、地域条件不同、实际需要不同,附中为帮扶学校设计了“清单式”帮扶措施。各校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帮扶项目,实现了“一县一案”“一校一策”。

针对帮扶干部,提供干部跟岗培训、管理能力提升课程项目。五年来,附中广泛联络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及社会各类优质资源,实施了包含干部管理能力提升课程、干部技能培训课程在内的诸多项目,累计提供专题培训100多场次,与附中本部和合作学校的干部们共同学习,提高站位、开拓眼界、强化能力。截至目前,帮扶学校累计已选派50余名优秀干部教师来到附中跟岗培训,附中为跟岗教师提供免费食宿,学习和生活全程保驾护航。接受完培训的干部教师对教育教学、对清华精神都有了更加深层次的学习了解,纷纷表示愿意将自己的所学所获所感应用于当地的实践,真正实现“帮扶一个、带动一片”的良性循环。

覆盖全体教师,组织专业团队赴当地支教支援,云平台共享优质资源。附中“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为帮扶地教师开展联研联训的同时,每学年假期组织党员支教团,开赴各地进行帮扶座谈交流、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听评课和学科交流研讨教学思想,传授附中经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附中共派出10余批教师赴各帮扶地开展专题讲座、学科指导和同课异构等教学交流活动,同时帮扶地也组织了多批教师赴清华附中跟岗学习、随堂听课、旁听说课比赛、观摩校本课程、体验学生社团活动。为持续性提供教育教学指导,附中开放学校内部资源共享云平台,将本年度最新录制的教学能力提升高阶研究课程、德育活动和研究课视频、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成果、互联网+论坛优质课等各类资源,与帮扶学校教师全天候实时共享。

面向广大学子,搭建双向沟通桥梁,邀请来京学习体验和参与活动。为实现常态化沟通,所有帮扶学校与附中的班级共同结成“姊妹共同成长班”,两地学子建立起双向交流机制。两地同学们采用线上互动的方式,先后学习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蕉老师的高三主题报告、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多节课程。附中还邀请多所学校的师生代表来京参加学生节活动、成志英才培养计划、数学科技体验营,与附中学子同上一堂课,组织首都研学、领略首都风采。如今,各帮扶地每年各遴选10名学生连续五年利用假期到附中进行交流学习培养,通过开展“清华之旅”夏令营活动,每年有近300名师生代表分批来到首都。学生参加完附中组织的项目活动后,普遍激发了学习热情,明确了人生理想。南涧县镇中七年级创十班的杨同学参加过活动后曾专门写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我要更加努力,努力,不断超越自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附中在南涧一中和南涧镇中学开设的“清华附中南涧创新实验班”,办学成效显著,受到当地学子和家长的充分肯定。附中选派优秀教师参与实验班学生的遴选,并考评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时,附中在师资培养、硬件设施和学生交流等方面都为实验班学生提供最为优质的帮扶条件。如组织创新实验班教师与附中教师结对,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讨;通过成志英才培养基金等捐赠录播设备11套、点读笔和英语课本520套。历时6年,初高中创新实验班的教学成绩在当地遥遥领先,南涧一中在入学生源不够理想情况下,两届已毕业的创新实验班学生本科率达100%,一本率在全县处于前列,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创新实验班的经验已在普通班中推广和实施,在全县教育改革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三)高要求定期组织总结研讨,协助帮扶学校走出“符合自身特点、融合特色发展”之路

为实现各帮扶学校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附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内部研讨、帮扶学校共同研讨等讨论总结活动。

通过高频次的交流研讨,附中为帮扶学校加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细化完善管理、指导、监督机制,夯实办学基础,协调输送资源,时刻保持活力,努力开创全新帮扶局面,逐渐帮助各帮扶学校走出一条“育人为本、尊重规律、符合实际、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的突破发展之路。

三、经验启示

附中采取的各项帮扶措施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实践过程中帮扶领域不断拓宽,扶智扶志双向推进,当地办学质量逐步提高,这离不开附中成功经验总结和自身优势发挥。

(一)坚持以人民为主体,通过优势资源卓越引领,激活当地师生内生动力

附中在对口支援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强调发挥当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引进对接清华大学优势资源,在为当地带来发达地区先进教育理念、提供各类指导帮助的同时,还注重培养本土干部人才,提升当地“造血”能力。

附中通过引入各方合作资源,为当地学生走出大山、开阔视野创造各种有利机会,让帮扶学校的学生们有机会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技巧、解题思路、思维发展、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发生了明显改变,特别是眼界和心胸更加开阔,自主、创新学习的意识、信心和能力显著增强,性格健全、心理健康。这些同学们的成功经验又在当地进一步延伸、推广,由点及面,带动全校乃至全县其他学子视野和面貌的变化。

(二)强调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精准抓好关键群体,满足多样需求

附中的“清单式”帮扶举措,强调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方案充分融合了清华元素、清华特色,针对性面向“帮扶学校干部、全体教师队伍、当地广大学子”三大群体,构建起一套全方位、深融合的帮扶共同体。

附中事先充分调研当地的现实需求,而非盲目下药,一定要摸清主要矛盾、主要问题是什么,这样才能集中力量攻克解决。附中累计为各类群体提供十余个类别的帮扶项目,就是希望解决问题更加精准化、措施更加多样化。通过重点强化管理干部、教科研骨干的能力,牵好“牛鼻子”,培养“领头雁”,打造“带不走”的新型队伍;通过示范课、开展大教研、集体备课、组织观摩课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满足了多样化的选择需求,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抓好当地年轻骨干这一重要群体,实施师徒结对,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按学科结对帮扶年轻教师,快速提升年轻教师教学能力,实现了“青蓝衔接、输血造血”。

(执笔人:方妍、曹海翔、张洁、岑逸飞)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

2023年08月23日 13:45:1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