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0月21日电 10月19日,清华附小建校110周年之际,纪录片《小学》正式发布。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庆红,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董竹娟,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等出席发布仪式。

发布仪式现场
许庆红表示,清华附小的老师们主动思考积极作为,以陪伴者和跟随者的视角记录了三个学段的三位同学在教室、在操场、在学校的微小场域发生的精彩故事,启发全体附小人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思考什么是好的教育,优秀的老师、卓越的儿童到底应该长成什么模样。
李奕表示,观看《小学》让我们一同“看见”了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与伟大,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与使命;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教育强国的基点的重要意义、人才贯通培养的重要意义。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和青年教师代表崔文浩讲述了拍摄纪录片《小学》背后的思考。

专题座谈会现场
发布仪式后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与会专家就纪录片引发的教育思考和时代共鸣进行交流探讨。关心清华附小发展的教育部领导、北京市教委领导、清华大学老领导以及属地街道的相关领导和清华附小110位校友代表、近十年来的家委会代表、家长代表,在校学生代表和清华附小教育集团家长代表,清华附小国家教学成果奖辐射区河北保定、甘肃嘉峪关、内蒙古包头的代表共计700余人参加活动。
相关链接:
《小学》纪录片全长75分钟,由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横跨13个月跟踪拍摄,记录了三个学段的三位学生在教室、在操场、在学校的微小场域发生的故事。在这部片子里,观众可以看到一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渐渐的力量,摆脱了最初的情绪化,走向适应;中年段学生在家校共育的托举中,将初步的兴趣培养为稳定的乐趣并迈向研究的志趣;高年段学生将对体育的热爱升华为持续的志向与内在品格,在挫折中理解团队协作的真谛、思考失败对于人生的价值……从“启程”到“知行”到“修远”的小学三个学段的进阶培养中,一颗颗种子汲取着“健康、阳光、乐学”成志教育沃土的滋养,扎根、长大。
供稿:清华附小
编辑:李华山
审核:刘蔚如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