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学术科研 - 正文

环境学院牵头承担的“十三五”水专项京津冀版块廊坊项目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清华新闻网12月14日电(通讯员 张丽萍)12月2日-3日,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牵头承担的“十三五”水专项“京津冀南部功能拓展区廊坊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与综合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由生态环境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在北京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

“京津冀南部功能拓展区廊坊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与综合示范”项目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区域综合调控重点示范”版块在河北省廊坊市部署的重点项目,于2018年1月启动,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牵头承担,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金控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科技咨询中心等九家单位的200多名科研人员共同参与。

20211203-环境学院牵头承担的“十三五”水专项京津冀版块廊坊项目通过综合绩效评价-拍摄者不详-综合绩效评价会议现场.jpg

综合绩效评价会议现场

该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议由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处长徐成主持,综合绩效评估专家、水专项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水专项河北省项目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项目骨干成员、工程示范用户代表等参加会议。专家组查验了综合绩效评价材料,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张鸿涛副教授的汇报,观看了项目实施成效视频,听取了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对项目组织管理、河北省水专项办公室对工程示范第三方评估、廊坊市安次区水利局等对工程示范应用情况的介绍,经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20211203-环境学院牵头承担的“十三五”水专项京津冀版块廊坊项目通过综合绩效评价-拍摄者不详-项目负责人张鸿涛进行项目实施情况汇报.jpg

项目负责人张鸿涛进行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该项目针对廊坊地区水资源匮乏、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等问题,以“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功能恢复”为总体思路,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了区域水网构建及水质水量统筹调控、再生水补给型环城水系水质保障与景观构建、湿地生态系统重构及河滩地水质净化与储存等四项成套技术,以及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水质保障、城市污水处理厂精细化智能运行、多级复合湿地水质净化等五项关键技术;编制了《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控方案》《基于鹭科鸟类生境保护的东张务湿地候鸟保护分区方案》等五项方案;形成了《北方人工湿地建设和运营维护管理模式指南》、河北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规范(DB 13/T 5184—2020)》、《廊坊综合示范区水生态环境提升系统化解决方案》、《北方大型人工湿地工法与营造》等多项技术成果;完成了“区域水网多功能单元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平台”一项,“污水处理厂精细化智能运行”“廊坊环城水系景观构建、水生态重构及水质维持”“老龙河及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三项示范工程。

专家组对项目成果予以高度评价,认为项目完成了合同任务书规定的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研究成果支撑了“京津冀区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成套技术综合调控示范”标志性成果,龙河人工湿地示范工程作为“京津冀大型湿地水质提升、生态修复成套技术”的典型案例编入报告,有效支撑了水专项“水环境管理模式创新”“超净排放技术体系”“永定河生态廊道构建”三项二级标志性成果。

20211203-环境学院牵头承担的“十三五”水专项京津冀版块廊坊项目通过综合绩效评价-拍摄者不详-龙河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实景图.jpg

龙河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实景图

该项目的实施为廊坊地区实现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调度,创建城市水系水质净化、水景观与水生态相融合的绿色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永定河廊坊段绿色生态廊道构建、北方大型人工湿地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廊坊市加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污水处理厂精细化智能运行、多级复合湿地水质净化等技术成果已在其他地区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供稿:环境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

2021年12月14日 08:34:2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