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建设处

首页   ·   文科快讯   ·   正文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开题论证会成功举行

2025-08-20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8月20日,由教育部委托、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领衔的“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重大专项在清华大学举行开题论证会。来自国内外20多所知名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课题组成员齐聚清华大学,共同为课题研究的开局把脉定向、提供建议。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出席开题论证会并致辞。全天会议由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智库中心主任杨永恒教授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教授分别主持。


本次开题论证会以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和六个重大课题分别汇报并讨论的形式开展,旨在系统推进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项目总召集人薛澜代表项目组,介绍了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清华大学薛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开峰教授、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丁煌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郁建兴教授、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分别就“顶层设计”“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公共政策”“社会治理”“全球治理”重大课题作了汇报。


北京大学句华教授、邱泽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江小涓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许晓东教授,芝加哥大学杨大力教授,中山大学肖滨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吴建南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欧明豪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魏玖长教授等九位特邀专家分别进行了深入点评,从不同角度对课题研究的聚焦点、重难点、实施路径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极具建设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课题立意高远、视野宏阔,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的成功启动,将为构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注入新的动力,助力公共管理学科在中国发展实践与全球学术对话中逐步形成自身话语力量。


12A9A0


会议现场


以下为会议详讯及发言摘要:


开题论证会分为课题汇报、专家研讨等环节。首先,项目总召集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代表项目组,介绍了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系统阐释了项目研究背景、核心目标、总体框架、研究设计、思路方法、预期成果以及实施方案等。与会专家对项目的总体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项目立意高远、视野宏阔、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系列重大课题的汇报环节,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中国人民大学杨开峰教授,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丁煌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郁建兴教授,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分别就“顶层设计”“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公共政策”“社会治理”“全球治理”六个重大课题作了汇报。
来自北京大学的句华教授、邱泽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江小涓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许晓东教授、芝加哥大学杨大力教授、中山大学肖滨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吴建南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欧明豪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魏玖长教授等九位特邀专家分别对六个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点评,并 从不同角度对课题研究的聚焦点、 重难点、实施路径、 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极具建设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宝贵意见与建议。
北京大学句华教授从知识体系构建是什么、世界的其他知识体系有什么、我们的知识体系是什么三个方面讨论了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根本性命题 困境与未来方向。
北京大学邱泽奇教授认为,应将“国家体制”作为重要变量纳入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之中,体现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江小涓教授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起始点和落脚点、自主知识体系如何体现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如何处理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三个方面为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建构提供了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许晓东教授重点阐述了课题研究如何设定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以及如何处理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两大根本性问题。
芝加哥大学杨大力教授评价了课题的立意与格局,特别从中国与世界深度互联、与全球的相互交融视角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中山大学肖滨教授指出,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权的重视是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根本前提。

上海交通大学吴建南教授指出,知识体系是自然涌现的过程,但也需要对中国实践中的智慧和知识进行总结,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需将自上而下的体系建构与自下而上的自然涌现结合起来。南京农业大学欧明豪教授认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一项长期性任务,课题总体设计中应处理好自主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关系,在学科体系的宏观结构与顶层设计中是否应预留与其他公共管理二级学科的接口,为下一阶段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魏玖长教授认为,发展、资源、变化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的隐含前提,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要充分考虑这些关键要素。


同时,与会专家也就重大课题的研究实施提出了建议。 四川大学姜晓萍教授指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应追溯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去,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学理化”“体系化”对既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表达,这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何艳玲教授指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离不开真实的事实、真实的实践,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要回答实践问题,引领实践发展,寻求国家治理实践中的稳健机制。 东北大学张雷教授认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不是要创设全新的概念,而应从已有实践和研究中梳理已经沉淀下来的、独特的概念和范式,这是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认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坚持正确的立场,要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政策话语进行巧妙的、智慧的结合和转化。中国农业大学徐秀丽教授从国际比较视野出发,探讨了全球视阈下全球治理议题中的自主知识体系问题 ,并 指出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才有所谓的自主问题,没有对立的他者就没有所谓自主的叙事。清华大学高宇宁副教授认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应以开放性、包容性心态加强与更多兄弟学科的交流与对话,融汇多学科和多方智慧。 这些真知灼见为课题研究的优化与深化提供了重要指引。

最后,项目 总召集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表示, 本次会议汇聚了公共管理学界同仁的宝贵见解,为我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在学科建设道路上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 薛澜教授感谢与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和大力支持,并呼吁学界同仁齐心协力,以系统性、原创性、引领性的学术成果,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球治理变革的重大需求。
开题论证会 的成功举办 标志着教育部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重大专项“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研究 工作 正式 启动。 此次会议所 讨论 的愿景,将为构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注入新的动力,助力公共管理学科在中国发展实践与全球学术对话中逐步形成自身话语力量。

C5CE6

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