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建设处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清华大学教材编写及出版培训交流会举行

2023-04-11

11月30日下午,清华大学教材编写及出版培训交流会通过线上会议形式举行。本次培训交流会邀请九位嘉宾就教材建设、编写及出版发行等内容进行交流探讨,致力于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材编写、出版发行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升新形态教材建设水平。

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杨永恒“推进文科教材建设,助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题,介绍了文科教材建设的总体情况与推进思路。他表示,教材体系是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关键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表明了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重要属性,凸显了教材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清华文科未来将围绕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加大教材建设支持力度,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调动教师参与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推出一批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精品教材,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应有贡献。

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杨帆“清华大学教材建设发展与举措”为题,围绕教材建设经历阶段、教材建设大事记、教材建设成果及政策举措等作了详细介绍。以“全国教材建设奖”为例,杨帆总结了优秀教材评选的五个方面,包括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专业性和权威性、教育性和实践性、适用性和美观性以及社会认可度等。她表示,清华大学通过健全教材管理体制、完善支持保障机制以及强化教材激励机制等举措不断推进高水平教材体系建设。未来学校还将继续加大支持保障,依托各个院系和教学团队,不断设立教材建设新的培植点,实施教材建设行动。

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庄红权“根植清华,服务全国——树教学至旗,立教材标杆”为题,从出版社视角解读教材编写与出版的作用与意义。他首先介绍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历史沿革、组织脉络及荣誉成果。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他分析总结了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教材建设是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在路径建设方面,他提出应以“政策导向”为引领,以“课程体系”标杆为目标,规划成体系成规模的“系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要运用多样性的“立体化资源”,打造能够面向不同场景不同需求的“新形态教材”或“数字教材”,最后再通过“营销推广”扩大教材的影响力。通过具体的教材案例,庄红权总结梳理了教材编写环节的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为参会教师提供详细可操作化的指导。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陈章武“从‘照着讲’到‘接着讲’”为题,回顾总结了《管理经济学》教材编写的经验。他表示,中国管理学应当从外来管理文化“照着讲”的阶段,走向“接着讲”的阶段。他指出,《管理经济学》第一版的编著主要是“照着讲”,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也推动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第二版、第三版的修改中,则充分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及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指导,进一步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及先进性。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管理经济学》进行了第四次修改,尝试将经济学的基本假定由“经济人假设”转为“社会人假设”,提倡公共利益最大化。当前正是教材第五版修改之际,陈章武分享了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基本规范的理解,强调经济学应当结合本国国情,用规范的方法“接着讲”。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文科基础理论教材的编写思考”为题,围绕文科基础理论教材编写的意义、重点和原则进行介绍。他强调,清华大学在文科基础理论教材编写方面具有特殊使命,关乎中国的学术独立、对人类的文化贡献。文科教材编写应当以学科经典阅读为基础,立足中国实践,提出原创理论,启发学子,对话世界。在基础理论教材编写过程中,“不要翻译器、不要复印机、不要八股文”,应当结合具体情境与社会背景,以生动简明的文风编撰。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章毓晋围绕“《图像工程》教材编写”进行交流。他认为,教书育人首先需要有教材。在多年从教过程中,他根据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和设计,编写了《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图像理解》系列教材。通过授课实践,编写和改版都更有针对性,更适合相应的课程。在教材内容和结构的规划方面,章毓晋通过对该方向27年的文献综述进行梳理,提炼出教材编写结构。他建议,教材设计应当面向不同使用者;编写时充分利用和规划可行的时间;通过查阅文献、学术交流、学生反馈等方式广泛收集和长期积累教材素材;在编写教材时尽可能完善,重视学生和读者反馈,与出版社编辑合作,尽可能提高书的质量。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物理基础课负责人安宇就教材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感想。他认为,编写教材有助于总结和传承好的教学经验,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发展,同时增进与同行的交流。好的教材对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生自学也具有重要帮助。写好教材,需要学习国内外经典教材的优点,做到内容丰富,细节详实。在操作过程中则需要不断积累和传承,同时吸收新的前沿发展成就,融入教学。他表示,好教材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远远超过多数普通科研论文的价值,需要得到充分肯定。结合《大学物理学》教材的编写经验,安宇提出应当在传承已有教材的基础上,努力体现新意和独特性。

清华大学电机系党委书记、教授于歆杰“新时代呼唤新形态教材”为题,分享关于打造新形态教材的意义和方式。他表示,传统教学模式中,纸质教材是一种排他性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打造高效的知识分发体系。新时代背景下,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化、“互联网+”教育模式推进、微机互联时代来临,学生学习习惯、态度和方式也随着时代发生变化。因此,新时代的新型教材应当以“促进思维”为核心,整合具有交互功能的纸版或电子教材,以慕课为代表的(短)视频,含实时交互功能的课件,在线完成、提交、批改的作业、实验及考试系统等教学资源。

清华大学出版社经管事业部主任、出版社教材建设领导小组秘书长刘志斌“新形态、课程思政特色教材建设要求”为题,介绍了新形态与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他表示,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浅出,考虑主流受众,鼓励多元的作者团队。“新形态”和“课程思政”特色是评选优秀教材的重要标准。“新形态”教材也将采用更有效的防盗版标识,推动教材的自我服务和营销。

本次培训交流会由教务处、文科建设处、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来自校内外的200余名教师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