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建设处

首页   ·   文科动态   ·   人文清华讲坛   ·   正文

“人文清华”讲坛 | 丘成桐:中国要培养大数学家,提出重要问题是关键

2023-06-14

图片

如何做出一流学问?中国如何培养大数学家?中国学生擅长答题,在国际数学奥赛上多次夺冠,但为何难以产生大数学家?

9月22日晚7点,“人文清华”讲坛,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教授发表演讲《学“问”》,一流的学问始于一流的问题,想要在本土培养大师,就从鼓励年轻人多提问题开始。他指出,未来中国培养的大数学家,必须贯通数学历史,掌握跨学科前沿工具,拥有学科融合能力和博古通今的视野。只有数学等基础学科足以引领世界,中国才能成为科技强国,真正解决“卡脖子”问题。

图片

线上线下约1268万观众跟随丘成桐先生一起思考一流的问题应该怎么问,一流的人才应该怎么学。

丘成桐先生指出,中国高科技发展面临“卡脖子”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核心科技上跟着人家走,因而受制于人。丘成桐先生结合数学史上的“听音辨鼓”等重要问题以及他本人证明卡拉比猜想、提出极小曲面猜想的研究历程,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什么是第一流的学问,以及数学家如何做出第一流学问。

图片

他强调,做学问勤奋很重要。2500年以来,数学领域累积了许多了不起的学问。一个数学家无论天分多好,都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做研究。正如牛顿所言,“站在巨人肩膀上”。今天中国人如果想引领世界潮流,必须将前人学问弄清楚,因而勤奋绝对不可少。

图片

在做学问的境界上,他引用了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训“寻天人乐处,拓万古心胸”来勉励大家。他希望年轻学子发掘大自然蕴含的真与美,才可能成为具有开创性的学者。追寻大自然的奥秘与乐趣,就是“寻天人乐处”。做学问,不只是为评院士或拿大奖,而是为了在科学历史上留下重要的痕迹,所以要“拓万古心胸”

图片

学问除了要学,更重要的是“问”。丘成桐先生表示,自己在数学界做研究五十多年,始终不断发掘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乐此不疲。他指出中国科研人员习惯答问题,不大爱提问,必须要改变这种情况。一个学科的重要性体现在问题多不多,好不好。好的问题就像是长江里的一块大石头,石头被挪开,水流就会非常通畅。解决一个大问题后,所在领域里很多问题都会随之解决。一流问题的特征是:有深度、有趣、简洁、美丽。一流的问题影响深远,例如庞加莱猜想、卡拉比猜想。简洁有力的定理使人喜悦,牛顿、爱因斯坦都是用简单的方程总结大自然里很多很美的现象。他说,这就像文学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色,与我们的心灵产生共鸣,数学同样可以和我们的心灵产生共鸣。

图片

一流问题从哪里来?历史上,大学问的完成常常是不同学问之间碰撞出来的火花。比如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外尔在量子力学和几何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路径,作出了一批很好的数学内容。

怎样才能解决问题?解决大问题需要好工具,工具不断发展,不断精益求精,每一个新工具的出现都是一次突破,推动学问新的发展。

图片

中国如何培养大数学家?丘成桐先生表示,一个大数学家的成长首先要有视野,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学好数学史,了解数学史上大数学家学问的脉络,以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为师。在工具使用上,既要掌握最基本的工具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理解历史重大数学成就使用的工具,还要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最新工具,并要具有把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的能力。而提出重要的问题是最重要的一步,问问题以后努力解决,即使无法解决,也可以尝试找到新工具、新方向。中国的基础科学想要实现突破,要能够提出重要的问题。丘成桐先生表示,希望训练出一批能够提出重要问题的年轻人,从年轻人每年提5个问题开始,长此以往,中国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大数学家、科学家。

图片

本次讲坛通过中新网、光明网、央视频、澎湃新闻、凤凰网、咪咕视频、搜狐教育、百度新闻、网易新闻、网易科技、网易有道视频号、抖音、B站、微博、快手和微信视频号在线同步直播,通过新华网、腾讯视频进行录播。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发起的大型思想传播活动,推动建设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清华新百年。讲坛定期邀请优秀人文学者,在标志性建筑新清华学堂发表公众演讲,阐述其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